环境
生态特征
哈素海属富营养化湖泊,污染物依次为总磷、悬浮物、COD和BOD,黄河是哈素海最大的污染源;主要功能是渔业、芦苇、旅游和农灌,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营渔场,湖泊中主要鱼类有白鲢、花鲢、红鲤、黄河鲤、普鲤、鲫鱼、青色、草鱼等。鱼产量每年约为60~340吨;1991年为最低水平,仅l73吨。哈素海鱼类共计3目4科21种。其中鲤科种数最多,有l5种,占71.4%;鳅科3种,占14.3%;塘鳢科2种,占9.5%;鲇科1种,占4.8%。鲤科中又以雅罗鱼亚科和鳊亚科最多,各有4种。1991年根据春、夏捕捞渔获物调查发现 。
渔业资源
近几十年来,由于种种原因,真正的黄河鲤鱼已经难以见到,但还是可以吃到的。
就2008年7月,呼包鄂共同在托县河口放流规格为每尾150至1000克的黄河鲤鱼种100万尾;几天后,又在黄河巴彦淖尔、乌海段放流黄河鲤鱼50万尾。据了解,从2006年开始,内蒙古自治区就分别在黄河、西辽河、嫩江、额尔古纳河等流域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。2010年7月,这项活动干脆在哈素海举办,共放流规格5克/尾黄河鲤400万尾,规格50克/尾草鱼10万尾。
即便不连续放流,黄河鲤鱼也还是存在的,并没有绝种。黄鲤有个习性,逆流而上,托县放流的鲤鱼一定有一部分要逆流进入哈素海湖区;哈素海湖区的鱼苗也会与黄河水系整体进行交流。
据老呼市们讲,上世纪60年代国营渔场,每年白花鲢、红鲤、黄河鲤、草鱼等产量就达到300吨左右,每年都能吃到哈素海鱼……现在不同了,虽然1991年至今,哈素海鱼产量年均也在150吨以上。但鱼到处都有,哪的鱼?不清楚,说哈素海鱼,却少有人信,尤其在饭馆里吃鱼。
2000年,哈素海与北京合作进行河蟹养殖获得成功,近些年来,人们吃到了哈素海河蟹,这倒是不争的事实。
传说
传说,从前土默川中部有一个不大的水潭,潭水清澈,潭边居住着勤劳勇敢的蒙汉人民。他们当中有一个叫哈力图的青年和一个叫素克的青年,两人亲如兄弟。
有一天,从外地来了一个自称叫雄牯的人。他说,10年前,他在潭边不慎将一只朋友送给他的碗掉在潭里了,他想跳进潭中把碗捞上来,请哈力图和素克在潭边帮着接一下碗。哈力图和素克答应了雄牯的要求。帮助雄牯捞出了一只盛着半碗清水的碧玉大碗。
雄牯走了,潭水渐渐开始枯竭了。兄弟俩知道上了当,骑上雪蹄追风马追上了雄牯,叫他立即交出那只碗。雄牯冷笑着说:“我是一个魔法高明的人,这碗是聚宝盆,放进什么东西永远取之不尽,现在碗里有水,一打碎,这里就成了湖海,我们仨人都活不了。你们要是放了我,我可以给你们许多金银珠宝。”哈力图和素克坚决不放雄牯,雄牯想逃跑,被哈力图一箭射中。
这个坏蛋临死前摔破了宝碗。于是,平地下陷,激浪排天,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,芦苇摇曳,荷花绽开,鲤鱼打挺,百鸟齐鸣。
蒙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,把这个湖叫做哈素海。